
新湖南客戶端12月25日訊(通訊員 付勇 唐孟明 何麗)早上8時,東安縣井頭圩鎮嶺觀村衛生室的大門準時打開。今天來看病的村民比較多,村醫唐軍華有點忙不過來,于是他給在相鄰的上大村當村醫的妻子伍艷芳打電話,請她過來幫忙。
嶺觀村、上大村都是省級貧困村,夫妻倆分別在兩個村子當村醫,至今已有20年。每天,夫妻倆同時出門,趕往各自的衛生室上班。有時,他們也會相互幫忙,搭檔出診。
“我是老肩周炎,有10多年了,天氣一變就疼。我兒子不在家,全靠他們照顧我。”“我身體不舒服的時候,也是他們兩個給看好的。我最相信他們兩口子,現在我們熟悉了,相處就跟家人一樣。”在嶺觀村衛生室打點滴的貧困戶陳玉花、村民張小玲分別告訴記者。
唐軍華、伍艷芳都是上大村村民,共同畢業于祁陽衛校。他們有志于改變農村看病難現象,2000年組建家庭后,便決定回到農村當村醫。伍艷芳回憶,剛開始村里還沒有水泥路,條件非常艱苦,有時候夫妻倆要走半天時間才能到達病人家里。“現在我們貧困村有國家的支持,路通了,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,給村民看病方便了。”她說。
20年來,夫妻倆細心接診、耐心隨訪,樂當村民健康“守護神”,讓兩個村600多名慢性病患者的基本醫療需求得到滿足。村醫的工作很辛苦,但兩個人互相幫襯,苦中作樂,工作效率高,村民們的信任和肯定也讓他們收獲幸福感、成就感。“有一天深夜11時,我腹瀉脫水,如果不是他們連夜趕到我家,后果不堪設想。”嶺觀村貧困戶石秋桂感激地說,“還有一次,隔壁有個小孩發高燒,他們接到電話就馬上坐摩托車過來,那天下好大的雨,他們到的時候全身都淋濕了。小孩退燒已經是凌晨4點多,他們一晚沒睡。”
夫妻倆的熱心事不勝枚舉。這些年,曾經有更好的機會擺在唐軍華、伍艷芳面前,但他們都放棄了。“2013年縣里招醫生到衛生院上班,還帶編。我老公覺得還是在這里服務鄉親好一些。” 伍艷芳說。
責編:張鈺茜
來源:東安縣融媒體中心
下載APP